1973年的冬天,冷得像刀子一样。
我记得很清楚,因为那是我离开家,去当兵的那一年。
现在想起来,那趟绿皮火车,像一条蜿蜒的绿蛇,载着我们这些懵懂的少年,驶向未知的未来。
其实,我当时心里挺没底的。
咱们村,多少年没出过兵了?
我妈偷偷塞给我那几双亲手缝的棉袜,厚厚的,带着她手心的温度,那股子暖意,比火车上的煤炉还管用。
老王头儿那句“小李,你真的要去当兵啊?”现在想来,还带着他那标志性的惊讶,以及村里人那种既羡慕又担忧的复杂眼神。
火车哐当哐当的响,一路颠簸,比我赶集去县城赶牛车还难受。
窗外,家乡的山渐渐远了,田野模糊成一片灰绿色。
我开始胡思乱想, 会不会到部队吃不饱?
会不会受欺负?
哎,我当时还暗恋邻村的小红呢,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…… (这想法真够傻的,现在想想,那时候的自己,心思还挺细腻的。
)
车厢里,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兵,叽叽喳喳的,气氛倒是挺热闹。
有人吹口琴,有人讲笑话,有人偷偷摸摸地翻看从家里带来的小人书…… 我记得有个小伙子,长得瘦瘦高高的,总是乐呵呵的,他吹口琴的水平,可真不咋地,跑调得厉害,但大家都笑嘻嘻的,没人嫌弃他。
人就是这样,在陌生的环境里,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。
有人说,咱们去的是卫戍部队,保卫首长!
当时,这消息就像一颗炸弹,把车厢炸得更热闹了。
我当时也挺兴奋的,想象着自己穿着笔挺的军装,在庄严的场合里站岗,感觉特有面子。
(现在想想,真是年少无知啊!
)
结果呢?
到了地方,才发现,所谓的“秘密基地”,居然是个农场!
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被狠狠地耍了一通。
我当时心里那个五味杂陈啊,就像这火车上的咸菜,又咸又涩,还带着点苦味儿。
那些憧憬,那些幻想,都成了泡影。
这和我想象中的军营生活,差得太远了!
但是,时间久了,我也慢慢适应了。
我们种地,养猪,喂鸡,干的活儿,比我以前在家干的还多。
但和战友们在一起,倒也挺快乐的。
我们一起扛过酷暑,一起熬过严寒,一起分享过收获的喜悦,也一起经历过失败的沮丧。
说起来,那段日子,虽然苦,却也挺难忘的。
记得有一次,暴雨突袭,眼看地里的庄稼就要被淹了,我们全连的战士,冒着大雨,连夜抢收。
那一夜,我累得够呛,浑身湿透,手脚都冻僵了,但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感。
我们一起守护着国家的粮仓,虽然不是战场上的枪炮声,但也是一种别样的保卫祖国的方式。
后来,我们被调往全国各地,去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。
我给家里写信,告诉父母我在农场的生活,说我虽然没有上战场,但也在为国家做贡献。
小红的事儿,我也在信里提到了,说等任务完成了,就回去和她结婚。
再次坐上绿皮火车的时候,我的心情已经完全不一样了。
那不是去当兵的忐忑,而是对未来的期盼。
火车窗外,景色飞快地后退,我看着那些熟悉的田野,看着那些陌生的城市,心里充满了感慨。
那段在农场的日子,虽然和我的想象不一样,但却让我成长了许多,让我懂得了责任,懂得了奉献,也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回到村里,迎接我的,是父母欣慰的笑容,是小红羞涩的目光,还有乡亲们羡慕的眼神。
老王头儿也笑着说:“小军啊,你小子,真争气!” (其实,他当时可能还是不太理解,去农场也算当兵。
)
现在,我已经退伍多年了,偶尔想起那趟绿皮火车,想起那段在农场的日子,心里总是五味杂陈。
那是一段特殊的经历,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,也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。
它让我明白,无论在哪里,无论做什么,只要你用心去做,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。
你觉得呢?
(开放性问题):你觉得,如果当时我去了卫戍部队,我的生活会是怎样的?
你认为,在那个年代,去农场当兵,算不算一种“成功”?
(悬念):我和小红,最后有没有走到一起?我的农场生活,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?